李学华
个性化签名
- 姓名:李学华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 职称:-
-
学科领域:
矿山工程技术
- 研究兴趣:
李学华(1972.9-),宁夏中卫市人,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能源学院工作,2002赴德国波鸿工业大学进修,同年回国后至今一直从事煤矿开采与巷道围岩控制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煤矿开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和支护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动压巷道应力转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研究”,作为课题组主要参加人员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子专题“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泥化巷道围岩锚固性能演化规律及锚杆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主持完成企业委托项目“任楼煤矿矿山压力显现与巷道支护技术”、“动压条件下煤巷安全快速掘进的预应力支护技术”、“建下条采煤柱矸石置换开采技术”、“孤岛综放工作面综合开采技术与巷道围岩控制研究”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3项技术发明专利,编写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ei收录4篇,istp检索2篇,论文被他人引用60余次。
-
全讯担保网主页访问
5427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455
-
成果数
10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王卫军, 侯朝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7月第32卷第4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july., 2003, vol. 32, no. 4,-0001,():
-1年11月30日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顶板强度对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及底鼓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强度提高后,巷旁支承压力峰值将向巷帮深部移动,顶板中的水平应力增加,巷道底板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巷道底鼓量也将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固巷道顶板控制底鼓的观点。
数值分析, 顶板强度, 回采巷道, 底鼓
-
5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3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杨宏敏, 刘汉喜, 王福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6月第23卷第2期/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june., 2006, vol. 23, no. 2,-0001,():
-1年11月30日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和煤矿井田开采深度日益增加,软岩、动压、深井以及它们的复合型巷道的有效维护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某矿中三轨道石门动压、软岩的复合型工程特点,从巷道的布置层位、保护煤柱设计、支护方案及受采动影响状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石门变形破坏的原因. 研究结果认为:有效改善巷道围岩体力学性能,为锚杆支护提供可靠着力基础,从而使支护体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有效承载结构,是治理动压软岩复合型巷道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以锚注加固为基础,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的“非均匀支护”新技术,进一步确定了该石门主要的锚注加固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 确定的方案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石门在受上部煤层开采影响时,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围岩变形很快趋于稳定,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动压软岩复合型巷道, 锚注加固, 非均匀支护, 关键部位加强支护
-
4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3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黄志增, 杨宏敏, 马立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5月第35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ar., 2006, vol. 35, no. 3,-0001,():
-1年11月30日
煤矿硐室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3 倍以上,这是造成硐室严重底鼓的主要原因. 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间、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 这一方法可将硐室围岩附近因开采形成的高采动应力转移到围岩较深部,同时降低采动应力向硐室底板传递的强度,以此使被保护硐室处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中,达到有效控制硐室底鼓的目的. 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该应力转移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了施工方案. 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硐室围岩附近的高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硐室底鼓,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应力转移, 高应力硐室, 底板掘巷, 底鼓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1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杨宏敏, 郑西贵, 孔一凡, 惠成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12月第23卷第4期/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dec., 2006, vol. 23, no. 4,-0001,():
-1年11月30日
针对某矿- 115 大巷下部煤层跨采条件下围岩稳定性维护的技术难点,分析了该大巷的动态控制原理,通过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研究了下部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规律及其对- 115大巷造成的影响. - 115 大巷的原支护不能保持其稳定性,但通过采用必要的加强支护措施后,大巷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大巷加固原则和关键技术,并利用flac 软件优化确定了合理的大巷加固参数,且对大巷加固后的围岩状况进行了预测. 井下工业性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煤炭采出率,保证了矿井产量,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下部煤层, 跨采, 动态控制, 相似模拟, 数值计算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4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杨宏敏, 张东升
煤炭学报2006年2月第31卷第1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feb., 2006, vol. 31, no. 1,-0001,():
-1年11月30日
针对泉沟煤矿要采出- 115大巷下压煤, 同时要保证上部的大巷正常使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下伏煤层开采大巷围岩活动规律的模拟分析. 研究了下伏两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规律及其对- 115大巷造成的影响. 此外, 采用rfpa数值模拟系统, 就大巷支护方式、下伏煤层与大巷距离、下伏煤层开采顺序等因素对- 115大巷围岩稳定性造成的采动影响的普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提出相应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 115大巷的原支护不能保持其稳定性, 通过采用必要的加强支护措施后, 大巷的稳定性是有保证的.
下伏煤层, 围岩活动规律, 相似模拟
-
4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1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张农, 侯朝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3月第29卷第2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ar., 2000, vol. 29, no. 2,-0001,():
-1年11月30日
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综采放顶煤面沿空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析了影响掘巷位置的几个因素——老顶岩层垮落特征、直接顶和煤体变形特点及采空侧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提出了沿空巷道的合理位置。研究成果应用于兴隆庄煤矿5318综采放顶煤面沿空巷道锚杆支护,并取得了成功。
综采放顶煤面, 沿空掘巷, 合理位置
-
6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6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侯朝炯
煤炭学报2001年2月第26卷第1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feb., 2001, vol. 26, no. 1,-0001,():
-1年11月30日
针对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的特点, 提出了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大、小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为锚杆支护的成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老顶中的弧三角形关键块的受力特点、在掘巷期间和回采影响期间的稳定情况以及对其下的沿空掘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影响围岩小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应用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研究了提高锚杆预紧力和支护强度对保持围岩小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沿空掘巷, 围岩大结构, 围岩小结构, 关键岩块, 围岩强度强化
-
5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4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郑西贵, 赵立新, 吕卫东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 no. 4,-0001,():
-1年11月30日
以某矿回采巷道位于上部开采煤层形成煤柱的技术条件为例,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被保护巷道一侧掘进巷道,将要保护巷道周围较大的围岩应力转移到新开掘巷道附近,使要保护巷道处于良好的应力环境,从而有效保护巷道的新技术,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
应力转移法, 高应力硐室, 底板掘巷, 底鼓
-
4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9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li xuehua, chen jiaxuan, hou chaojiong, zhou huaqiang, dong zhengzhu, bai jianbiao
,-0001,():
-1年11月30日
the range of plastic zone and fractured zone in high stress roadways was wide; surrounding rock was destroyed badly and the support cost was very high thus made mining extremely difficult. it’s the key problem and research emphasis in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ling.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was transferred from shallow to deep, which is the basic technical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keeping roadway in well maintenance condition. aimed at mechanics mechanism of high stress roadways, the law of stress transfer in mining influence space is studied by use of green function and formula, and put forward stress transfer theor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rounding rock conditions and controlling desire, five new technologies on remedying high stress roadways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oretic study, mechanics calcul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which contains driving roadway in roof, loose blasting and driving roadway in floor, upward mining, loose blasting and grouting reinforcement in floor, driving advanced bore hole or destressing notch in roadway hea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dicates, stress transfer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fers a new theoretical platform and effective technical approaches, and can be used in remedying high stress roadway in mine or support in other underground project.
high stress roadway, stress transfer theory, stress transfer technology, theoretical platform
-
4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00下载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7-10-22
李学华, li xue-hua, zhao xiao-hu
,-0001,():
-1年11月30日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real time monitor technique for supports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faces and surrounding rock of entries based on can bus. it includes support working features monitor and roof separation real time monitor of entries. the system can realize real data display and alarm in the locality, and communicate data by can bus. it guarantees realization of 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safety mining for modern mine.
-
3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4下载
-
引用